2020年郑州市小学入学新政策,郑州21年小学入学报名时间
3008
2024 / 10 / 31
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上册:聚焦观察与探究
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,我深知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,培养他们观察、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至关重要。而小学一年级科学课,正是为孩子们打开科学世界大门的重要起点。我精心准备了以下教案,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。
第一单元:奇妙的植物世界
1.1 认识植物
教学目标:
1. 通过观察和描述,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:根、茎、叶、花、果实、种子。
2.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3.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,并对植物世界产生兴趣。
教学准备:
课件:植物图片、视频
教具:各种植物的标本、放大镜
学具:画纸、彩笔、水彩笔
教学过程:
导入 (5分钟)
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主题,例如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或图片,引导学生思考: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?植物有什么作用?
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对植物的了解,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:认识植物。
探究 (20分钟)
分组观察各种植物标本,并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节。
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植物特征:根、茎、叶、花、果实、种子。
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,并进行讨论。
展示课件,介绍不同类型的植物,并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。
巩固 (10分钟)
学生根据观察结果,用画笔绘画他们最喜欢的植物。
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,并进行评比。
总结 (5分钟)
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,引导学生总结认识植物的要点。
布置课后作业:回家观察家里的植物,并记录观察结果。
1.2 植物的生长
教学目标:
1. 通过观察和实验,了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、水和空气。
2.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。
3. 增强学生对植物生长的了解,并培养爱护植物的意识。
教学准备:
课件: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
教具:两盆相同的植物、水、遮光罩、标签
学具:观察记录表
教学过程:
导入 (5分钟)
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,例如:植物是怎么生长的?植物生长需要什么?
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,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:植物的生长。
探究 (20分钟)
分组进行实验:将两盆相同的植物分别放在阳光充足和黑暗的地方,并每天给它们浇水。
引导学生观察两盆植物的变化,并记录观察结果。
展示课件,讲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、水和空气。
讨论: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、水和空气的作用。
巩固 (10分钟)
学生根据实验结果,填写观察记录表。
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,并进行讨论。
总结 (5分钟)
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,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要点。
布置课后作业:观察家里的植物,并思考它们生长需要哪些条件。
第二单元:有趣的动物世界
2.1 认识动物
教学目标:
1. 通过观察和描述,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:身体结构、运动方式、生活习性。
2.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。
3.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,并对动物世界产生兴趣。
教学准备:
课件:动物图片、视频
教具:各种动物的图片或模型、放大镜
学具:画纸、彩笔、水彩笔
教学过程:
导入 (5分钟)
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主题,例如播放动物视频或图片,引导学生思考:我们周围有哪些动物?动物有什么特点?
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对动物的了解,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:认识动物。
探究 (20分钟)
分组观察各种动物的图片或模型,并使用放大镜观察动物的细节。
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:身体结构、运动方式、生活习性。
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,并进行讨论。
展示课件,介绍不同类型的动物,并讲解动物的分类。
巩固 (10分钟)
学生根据观察结果,用画笔绘画他们最喜欢的动物。
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,并进行评比。
总结 (5分钟)
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,引导学生总结认识动物的要点。
布置课后作业:回家观察家里的宠物或公园里的动物,并记录观察结果。
2.2 动物的运动
教学目标:
1. 通过观察和实验,了解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:行走、奔跑、跳跃、飞行、游泳。
2.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。
3. 增强学生对动物运动的了解,并培养对动物的关爱。
教学准备:
课件:动物运动的图片或视频
教具:各种动物的模型
学具:画纸、彩笔、水彩笔
教学过程:
导入 (5分钟)
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,例如:动物是怎么运动的?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?
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,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:动物的运动。
探究 (20分钟)
分组观察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或视频,并模仿动物的运动方式。
展示各种动物的模型,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身体结构,并解释不同的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。
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,并进行讨论。
巩固 (10分钟)
学生根据观察结果,用画笔绘画他们最喜欢的动物运动的画面。
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,并进行评比。
总结 (5分钟)
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,引导学生总结动物运动的要点。
布置课后作业:观察家里的宠物或公园里的动物,并思考它们的运动方式。
第三单元:奇妙的材料世界
3.1 认识材料
教学目标:
1. 通过观察和触摸,了解常见的材料:木材、金属、塑料、布、纸。
2.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。
3. 增强学生对材料的认识,并培养环保意识。
教学准备:
课件:各种材料的图片或视频
教具:各种材料的实物样本、放大镜
学具:观察记录表、画纸、彩笔、水彩笔
教学过程:
导入 (5分钟)
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,例如:我们周围有哪些材料?材料有什么特点?
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,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:认识材料。
探究 (20分钟)
分组观察各种材料的实物样本,并使用放大镜观察材料的细节。
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材料特征:颜色、质地、硬度、柔韧性、吸水性等。
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,并进行讨论。
展示课件,介绍不同类型的材料,并讲解材料的用途和特点。
巩固 (10分钟)
学生根据观察结果,填写观察记录表,并用画笔绘画他们最喜欢的材料。
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,并进行评比。
总结 (5分钟)
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,引导学生总结认识材料的要点。
布置课后作业:回家观察家里的物品,并思考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。
3.2 材料的性质
教学目标:
1. 通过实验和讨论,了解材料不同的性质:硬度、柔韧性、吸水性、导热性。
2.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、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。
3. 增强学生对材料性质的了解,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。
教学准备:
课件:材料性质的图片或视频
教具:各种材料的实物样本、锤子、剪刀、水、杯子、温度计
学具:观察记录表
教学过程:
导入 (5分钟)
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,例如:材料有哪些不同的性质?材料的性质有什么用?
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,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:材料的性质。
探究 (20分钟)
分组进行实验,测试材料的硬度、柔韧性、吸水性和导热性。
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,并记录实验结果。
讨论:材料的性质与材料的用途之间的关系。
巩固 (10分钟)
学生根据实验结果,填写观察记录表。
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,并进行讨论。
总结 (5分钟)
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,引导学生总结材料性质的要点。
布置课后作业:回家观察家里的物品,并思考它们的材料性质。
第四单元:奇妙的天气
4.1 认识天气
教学目标:
1. 通过观察和描述,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:晴天、阴天、雨天、雪天、风天。
2.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3. 增强学生对天气的认识,并培养安全意识。
教学准备:
课件:各种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
教具:天气预报图、温度计
学具:观察记录表、画纸、彩笔、水彩笔
教学过程:
导入 (5分钟)
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,例如:今天的天气怎么样?我们平时经常见到哪些天气现象?
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天气的了解,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:认识天气。
探究 (20分钟)
分组观察天气预报图,并描述不同的天气现象:晴天、阴天、雨天、雪天、风天。
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天气现象,并记录观察结果。
展示课件,介绍各种天气现象,并讲解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。
巩固 (10分钟)
学生根据观察结果,用画笔绘画他们最喜欢的天气现象。
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,并进行评比。
总结 (5分钟)
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,引导学生总结认识天气的要点。
布置课后作业:回家观察天气变化,并记录观察结果。
4.2 测量气温
教学目标:
1. 通过实验和观察,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,并能测量气温。
2.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、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。
3. 增强学生对气温的认识,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。
教学准备:
课件: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图片或视频
教具:温度计、水、杯子
学具:观察记录表
教学过程:
导入 (5分钟)
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,例如:我们怎样知道今天的气温?气温是怎么测量的?
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气温的了解,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:测量气温。
探究 (20分钟)
展示温度计,讲解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。
分组进行实验:测量不同温度的水的温度。
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,并记录实验结果。
讨论:温度计的读数与气温的关系。
巩固 (10分钟)
学生根据实验结果,填写观察记录表。
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,并进行讨论。
总结 (5分钟)
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,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气温的要点。
布置课后作业:回家观察家里的温度计,并测量家里的气温。
第五单元:神奇的磁铁
5.1 认识磁铁
教学目标:
1. 通过观察和实验,了解磁铁的性质:磁性、磁极、吸引力和排斥力。
2.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、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。
3. 增强学生对磁铁的认识,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。
教学准备:
课件:磁铁的图片或视频
教具:各种形状的磁铁、铁钉、回形针、小球、纸、橡皮筋
学具:观察记录表
教学过程:
导入 (5分钟)
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,例如:你见过磁铁吗?磁铁有什么神奇之处?
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磁铁的了解,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:认识磁铁。
探究 (20分钟)
分组进行实验:
用磁铁吸引铁钉和回形针,观察磁铁的吸引力。
用磁铁靠近小球,观察磁铁的排斥力。
用磁铁吸引纸,观察磁铁的吸引力是否能够穿透纸。
用磁铁靠近另一个磁铁,观察磁铁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。
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,并记录实验结果。
讨论:磁铁的性质与磁极的关系。
巩固 (10分钟)
学生根据实验结果,填写观察记录表。
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,并进行讨论。
总结 (5分钟)
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,引导学生总结磁铁的性质。
布置课后作业:回家寻找家里的磁铁,并用它做一些小实验。
5.2 磁铁的用途
教学目标:
1. 通过观察和讨论,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:指南针、磁悬浮列车、磁性玩具等。
2.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。
3. 增强学生对磁铁的了解,并培养科学应用意识。
教学准备:
课件: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或视频
教具:指南针、磁性玩具
学具:画纸、彩笔、水彩笔
教学过程:
导入 (5分钟)
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,例如:你见过哪些用磁铁做成的物品?磁铁在生活中有什么用?
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磁铁的了解,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:磁铁的用途。
探究 (20分钟)
展示各种用磁铁做成的物品,并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。
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磁铁用途的了解,并进行讨论。
展示课件,介绍磁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,并讲解磁铁的未来发展趋势。
巩固 (10分钟)
学生根据观察结果,用画笔绘画他们最喜欢的用磁铁做成的物品。
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,并进行评比。
总结 (5分钟)
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,引导学生总结磁铁的用途。
布置课后作业:回家寻找家里的用磁铁做成的物品,并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。
希望这些教案能为小学一年级科学老师提供一些参考,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乐趣,并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你认为哪些科学知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容易理解和接受?你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和建议?分享你的想法,让我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!